6月至今,互金行業已有超過一百家P2P平臺爆雷,部分有背景的大中型平臺也未能幸免。爆雷潮讓成百上千投資人卷入其中,很多人面臨“血本無歸”的殘酷局面。
資深金融專家黃生認為:“短時間內的集中‘爆雷’未必是壞事,這是行業進行自我凈化的一個正常階段。”雖然爆雷的平臺大多都是披著P2P的外衣,干著資金池、假標、自融、關聯擔保的勾當,顯然違背當初互金行業的初衷和原則,但頻繁的暴雷潮卻沉重地打擊了行業信心。點牛金融認為,在行業震蕩時,保持平臺的信息透明顯得尤為關鍵。
真正的P2P平臺只是一個中介機構,它本身不沉淀任何資金,只是撮合借款人和投資人交易。在合規的P2P平臺上,借款人與出借人都是一對一匹配的,資金由銀行存管,所以既不會有資金池,也不會出現平臺卷款跑路的現象。
平臺在整個交易中,只是利用其自身的風控能力,幫助投資人篩選出一些資質項目和信用比較好的借款人,并給出和該項目相關的費率和投資期限建議。投資決策最終是由投資人自己做出的,然后后果由投資人自己承擔,平臺只收服務費。
此前,銀監會發布《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》就是為了讓投資者更好的甄別P2P平臺項目的真實性。對P2P平臺而言,信息披露就意味著平臺的透明,透明則是對抗P2P風險的最好武器,透明之下,平臺的暗箱操作將無處遁形,風險也將會大大降低。